政务要闻
中评论坛:南台湾与大陆要积极交流
发布日期:2014-10-28 08:20:39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作者:  阅读:  

 

座谈会在高雄汉王洲际饭店14楼国际会议厅召开

  中评社香港10月27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台湾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永定县政府、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不久前在高雄汉王洲际饭店14楼国际会议厅召开座谈会,“行政院政务委员”杨秋兴、民进党籍“立法委员”许智杰、中山大学行政副校长吴济华、海旅会高雄办事分处主任李建平、国民党高雄市党部副主委蔡淑雅、民进党籍高雄市议员连立坚、民进党籍高雄市议员林莹蓉、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南台湾观光大使王树嘉、高雄市艺文团体理事长协会主席蓝黄玉凤、澳门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会长刘家裕及中共福建省永定县委书记刘先裘、中评社社长郭伟峰等与会。座谈会由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总召集人、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富男主持,与会者就如何深化两岸观光文化交流,各自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中国评论》月刊10月号以《如何深化两岸文化观光交流》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内容如下: 



   林富男:开场白 



  今天这场座谈会,由福建省永定县人民政府、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中国评论通讯社、台湾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与会来宾包括永定县委书记刘先裘,永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瑞林,永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廷彬。

林富男



  “行政院政务委员”杨秋兴,民进党籍“立法委员”许智杰,民进党籍高雄市议员连立坚、林莹蓉,中国国民党高雄市党部副主委蔡淑雅,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高雄办事分处主任李建平,屏东县政府观光传播处专员黄启源,中山大学副校长吴济华,高雄市艺文团体理事长协会主席蓝黄玉凤,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召集人黄树嘉,高雄市旅馆商业公会副理事长蔡宗基;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会长刘家裕;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中评社常务副社长兼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中评社副总编辑罗祥喜等。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如何深化两岸文化观光交流”。我觉得应该非常正面来看待这样一个议题。相信我们在座的,除了圆桌论坛的专家,还有旁边的理事长们,接待过大陆朋友的,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很多来南台湾的大陆朋友都有一种心理的障碍,对南台湾不瞭解,有人担心会被闹场,甚至在表演过程中被丢鞋子等。对我来讲,这种担心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南台湾怎么会这样呢?南台湾虽然由绿色执政,但人民是理性、正直、友善、包容的。 



  所以,谈如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不是要去谈表面的交流,而要谈如何进行骨子深处的交流。通过交流,增加瞭解,化解误解,建立互信,推动合作。 



  下面,先请我们今天共同的主办单位的代表、中共福建省永定县委书记刘先裘致辞。

刘先裘



   刘先裘:积极推动文化观光 



  首先感谢大家出席“如何深化两岸文化观光交流”座谈会。永定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核心分布区和发源地,是中国大陆的旅游大县;土楼是客家民居,永定现存土楼23000多座,最老的土楼有1200年的历史。土楼的结构、样式和整个的建筑文化,是一本教科书,蕴含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客家文化的一个代表。



  客家土楼象征了客家团结与幸福的精神,建筑体更是世界罕见。联合国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最近更称土楼是中国大陆除了万里长城、兵马俑之后第三个代表中国的标志。2010年除夕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曾到过永定,称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足见其文化底蕴深厚。



  永定是纯客家县,永定客家人具有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海纳百川、敢拚硬颈的客家精神。永定籍的台湾人有20多万,比如,中国国民党的荣誉主席吴伯雄、顶新集团的魏氏兄弟、以及高雄市政府劳工局局长锺孔照、民进党籍“立委”、现被提名参加今年彰化县县长选举的魏明谷等,祖籍地都在永定。 



  永定这些年积极致力推动与台湾各地的文化、旅游交流,积极推动永定教育、乡镇、宗亲等各个方面与台湾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通过这种交流,促进了永台两地客家人的相互瞭解和共鸣,并带动永定周边客家地区纷纷到台湾参访交流。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到永定观光旅游或参访交流。 



  过去永定与北台湾的交流比较多,与南台湾的交流比较少,5月16日永定《土楼神韵》在高雄演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是加强与南台湾交流的一个好的开始。 



  此次在高雄,已感受到南台湾人民的理性、文明、善良和热情。相信多交流、多演出,可以增加瞭解,增进互信,消除误解,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未来会进一步推动永定县与台湾各地的文化观光旅游交流,欢迎台湾乡亲多到美丽、开放、幸福的永定观光旅游和参访交流!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两岸的文化观光交流,使它更上一个台阶,更上一个层次,希望在座专家学者多发表高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们今后与南台湾的交流更加密切。

郭伟峰



   郭伟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中评社不遗余力 



  南台湾是一个让人迷恋的地方,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油画家。一个人想去另一个地方旅行,总是要有吸引人的东西。很多大陆游客都想来台湾旅游绝非为了奢侈精品,也不完全为了小吃,而是南台湾独特的神秘感与美的吸引力。 



  中评社这几年努力把南台湾各个方面的好东西、好风光、优秀人物尽量的往大陆与海外推介。全面报道南台湾,为南台湾与港澳、大陆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 



  我时常强调,中评社有三点是不能、也不会去做的:一是“不为私”,不为一己之私,为私就会影响南台湾跟大陆、港澳的交流;二是两岸在文化交流上“不要霸”,不要有霸气,不要盛气凌人,要平等相待;三是“不要离”,两岸人民的感情最珍贵,要促进,不要挑拨离间。有误会可以寻求解决,但是绝对不要离心!更多时候要在两岸人民的感情上增加内容。 



  引用英国作家劳伦斯一句话,“人的灵魂需要美,更甚需要面包。”美的力量实在太重要了!我走过南台湾的山山水水,南台湾美得真令人感动,不仅山美、水美,人也美。两岸之间需要互相欣赏,互相爱慕,互相亲近,真正进入两岸一家亲的境界,第一步就需要有文化认同的心连心纽带,那就是美的力量。因此,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美的交流,非常重要。

许智杰



   许智杰:政治上存异求同善意对待  文化上开放包容互相学习 



  我比较属于民进党鸽派,两岸关系上我也有自己的主张。其实我们不排斥两岸的交流,土楼我也去过,有在那里泡过茶。十年前我就去过大陆,现在大陆当然变化很大,我觉得大陆也有很多值得台湾学习的地方。今年五月也跟几个“立委”去过大陆,其实我们的心态是很开放的。 



  我认为,两岸之间的关系,政治上应该存异求同。我们把大陆当老大哥,大陆把台湾当小老弟,但是都很善意的互相对待,这样应该可以相处得不错,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当然现在两岸的领导人各有自己的盘算,关系还不是那么好,所以还有再努力的空间。 



  两岸政治以外的关系,包括在文化上,我觉得都可以开放,当然开放的脚步跟彼此可以接受的程度,可以谈。以高雄凤山的黄埔军校--陆军官校为例。凤山的黄埔是从广东的黄埔迁过来的。广东的黄埔迁到凤山就不再招生了,现在还有在招生的是高雄凤山的黄埔。就整个历史来看,黄埔对台湾是蛮重要的,凤山的黄埔有很多文化和历史。 



  我认为,“文化部”分,大陆有比台湾强的地方,台湾也有比大陆强的地方,如果大家抱着开放的心胸,一起来学习,一起来交流,我觉得是蛮好的。所以我积极主张开放凤山的陆军官校,开放给大陆客来参观。我觉得,美国的西点军校都可以开放,为何黄埔不行?台湾的“国防部”不开放,我们会继续努力,尝试部分开放,毕竟黄埔军校有两岸共同连结;凤山不仅有军校也有眷村文化,这些都是两岸交流的好材料。 



  我希望未来能够与富男兄一起,推动更多的两岸文化交流,让两岸三地都变得更好。我一直都秉持这样的看法,就是“坚持立场、强壮自己、和平共处”。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都应该强壮自己,如此才能在世界上顶立。 这是我们的期盼,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谢谢。

吴济华



   吴济华:美的力量和民族情感是两岸可以隽永留长的元素 



  刚才聆听了许多宝贵意见。我想表达的大概有两点意见,我非常赞同郭社长所说,文化的美会是两岸一个重要的、可以交流的因素。除了美,另外一个是情,民族的情感,美的力量加上情感,是两岸可以隽永留长的元素。 



  比如我最近接待广州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一群学者,我们原本都不熟,但是大家在一起聊得都很开心,好多的故事,包括两岸过去的、现在的故事,也包括父母那一辈的或兄弟之间的故事,一谈就谈起来了。显然,两岸之间的文化,同族同源之间有很多情感的联系,这是一个纽带,是两岸无法切断的纽带。我们应该想办法强化这种纽带,因为美和情是真正可以留下来、让大家去怀念、思索、追求的一个元素。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发展观光还是旅游,都要往这方面去扎根和追求。 



  站在南台湾的角度,作为一位学者,我一直思考如何促进高雄的产业转型,或者怎样让高雄的观光发展得更好。其实这几年我们也看到高雄的成长,包括游客数量的增加,这也与高雄的美,高雄的文化产业不断被整理出来有关。其实这些文化本来就存在,但过去没有好好的去包装,很多联系的纽带也被切断。我想表达的是,以后应该建立和强化更多的联系管道,包括强化网络的联系。除了媒体的网络之外,应该加强民间的交流,加强文化的交流。 



  现在很多产业也是这样,也要设法、建立和强化各种关联性。两岸之间也是这样,有了密切的产业关联作为纽带,两岸之间就断不了;有了这种纽带,两岸关系也不容易出现紧张关系。 



  大陆过去跟北部的关系比较密切,跟南部的关系比较弱,以后应该改善这种状况,高雄应该与福建建立更密切的航运跟海运的联系。高雄未来不是一个航运中心,但可以是一个接驳中心;高雄未来应该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接驳中心,跟中国大陆很多城市都有航线联系。

林莹蓉



   林莹蓉:乐见两岸积极进行文化交流 



  日前一位台湾很知名的财经专家到高雄演讲期间,在很多人的提问当中谈到两岸的互动时,他下了一个注解,说两岸的互动,大陆总是习惯“先政治后经济”,台湾总是会想要“先经济后政治”。两者如何取得平衡点,考验两岸智慧。我认为,今天这个主题可能是未来我们取得平衡点的很重要的关键,因为透过文化这样一个桥梁,能够把经济和政治变成一个不是那么具有先后顺序或者冲突的平衡,也许未来就因为文化的关系,而能够把这些问题和冲突点,慢慢地把它圆融起来。 



  所以我觉得,两岸现在积极进行文化观光的交流,我们也是很乐观其成的,认为是一个好现象。其实早期邓丽君的歌曲传到大陆的时候,就受到大陆民众非常大的欢迎和疯狂的喜爱。邓丽君的年代之后,周杰伦的歌曲,又在大陆暴红。为什么暴红?以他最有名的一首青花瓷来讲,他点的是中国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些文化元素,因为这样的文化是有共通价值的,也是大家在过去的生命历史当中有一些基本的背景,彼此会产生共鸣。 



  所以,通过这样的歌典,慢慢的可以发现,台湾的制作人员和相关的流行歌典的很多重要的人,现在都到大陆去做相关的歌曲的制作,或者是演唱者的培育;甚至在很多的大赛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发掘大陆人才的同时,有台湾相当杰出的文化创作者的配合和合作。因此,我们看到,这一块市场其实慢慢在崛起。



  我们看到,全世界的影音产业,做得最好、产值最高的是韩国,韩国的文创产业非常发达。但是我相信,未来如果两岸在文创上合作,比如音乐的制作方面,也许未来全世界的市场,会是两岸的,我们未必会输给韩国。我觉得,透过文化可以创造很多的产值,这样的经济产值其实可以把市场的面扩得更大。 



  我认为,两岸的文化交流里面,其实有很深的意涵,因为我们过去有共同的历史,有共同的历史渊源。这些价值怎么样去作好的发挥,能够共同连结,共同使力在国际市场里面建立两岸共同的品牌也好,或是未来共同的商品,让全世界去认同,去认识,去喜爱中华文化或两岸共同的文创,这是两岸交流里面我们要发挥的最大效果,也是我们共同要去努力的目标。 



  其实,在我还在当律师的时候,还没有当议员的时候,我们的律师公会十多年前就开始跟大陆的律师公会互相交流了。那时候大家能够谈的层面还比较少,但是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两岸各种团体的互动互访非常的频繁。大家所谈的层面,从过去的政治、经济,慢慢扩大到文化、观光。站在台湾的立场,我很希望,也很期待,两岸能够创造共存共荣的。 



  我们很希望,将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两岸能够建构出一个彼此有共识、得到全世界认同的价值。这个价值也许未来包含经济的价值和政治的价值,但是这个政治的价值和经济的价值,也许最终还是要通过文化这样的媒介来导引出来。所以,林总召功务无量,把这个文化观光很重要的K-POP带进南台湾。 



  过去大家都认为南台湾是一个非常绿的区块,但绿的区块不代表没有智慧跟开放的态度。刚才许“立委”也提到,对于开放的态度,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但是我觉得,如何建设有共同目标、有共识的平台,是两岸交流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是我的浅见,请指教,谢谢。

蓝黄玉凤



   蓝黄玉凤:两岸文化交流潜力大  最重要的是要起而行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论坛。不久前也在这里讨论过从南台湾看两岸文化交流,以及南台湾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圆桌论坛。 



  今天我想从两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5月16日晚我也看了在高雄演出的永定大型原生态客家歌舞集《土楼神韵》,真的非常感动。我深有感触地跟林富男夫人说,如果林顾问每年都能举办这样的活动,邀请大陆不同地方的文化艺术团体来高雄表演,他就是全高雄最感恩的人了。 



  《土楼神韵》确实很本土、原生态,表演非常精彩、感人,希望大陆以后能够支持更多的艺术团体来高雄展演。 



  上次我们的圆桌论坛,主题是从南台湾看两岸的文化交流,而今天的主题是谈如何深化两岸的文化观光交流。其实林富男邀请永定《土楼神韵》来高雄演出,已经是一个创举了,这是文化展演方面。至于艺术文化交流,今天我们艺文团体的理事长们都来了,西画、水彩、水墨、书法、摄影五大类的代表都莅临现场,还有我们重要的理监事干部,也在我很诚心的邀请之下来参加今天的会议,表达我们的心声。 



  以前我办了很多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到美国、日本、法国等去交流,我甚至把朝鲜艺术家的作品也邀请来高雄展览。这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都受到政府官方很大的肯定,我就在想,为什么与血脉最亲的中国大陆的交流都没有落实?我们林顾问代表的是台湾艺术研究院,我代表的是全高雄的艺术家,我们应该起而行,一起来推动、落实、加强与大陆的文化艺术交流,包括我们到大陆各地去交流,以及邀请大陆的艺术家来高雄展演交流,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从事这么多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我的感受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艺术创作,每个国家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与中国大陆的交流中,我也深刻感受到,现在大陆在栽培、扶植自己艺术家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我觉得,国际间的艺术交流,“homestay”是最直接有效的交流形式。未来两岸的艺术交流,也可寻此模式,毕竟艺术融入生活,与艺术家生活起居,便可进行最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台湾政府在艺术家的重视与培养上,要赶紧跟上。谢谢。

杨秋兴



  杨秋兴:感谢中评社设立南台湾文化艺术网 为南台湾文化艺术家提供平台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论坛,并见证“南台湾文化艺术网”的揭幕仪式。感谢中评社为南台湾艺术家提供这样的平台。这对南台湾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福音,因为很为南台湾有很多非常杰出的艺术家,有很多作品,但苦于没有平台。 



  我们都知道,中评网在两岸四地及海外华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今中评社为我们设立这个南台湾文化艺术网,一定会对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希望南台湾的艺术家善加利用这个网,扩大在大陆和海外的影响力。我也相信,南台湾文化艺术网会让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几年前我卸任县长后,走了趟北京、上海、南京、福建,对于永定的客家土楼更是印象深刻。土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是圆形结构。我自己是念土木工程的,知晓圆形建筑结构是最好的。同时,圆形建筑也是很好的艺术展演场所,人与人之间住在土楼内也是密切融洽。 



  两岸的文化交流很重要,文化交流对于观光业的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两岸的文化有许多共同性,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是推动两岸文化观光交流很好的基础。对于大陆赞誉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我们也觉得高兴。人之所以会美,也需要艺术文化来熏陶。

刘家裕



   刘家裕:多领域开展文化交流 



  两岸不仅文化同源、相通,而且台湾还保留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各个时期移往台湾的大陆人民与台湾先住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台湾文明。他们带去了大陆的先进工艺和耕作技术。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大体相同,因为众多汉人移居台湾时,也把大陆的生活习惯带入台湾,使得台湾居民的习性、信仰、婚丧祭祀乃至衣着服饰等风俗及岁时节令等诸多方面,与闽、粤两省几乎完全相同。大陆人民还给台湾带去了各种宗教信仰,如妈祖、关公等。 



  实际上,两岸的文学、艺术早就跨过政治藩篱走向融合。两地民众开始往来,尤其是三通直航之后,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与融合提速。两岸文化的融合将会强化两岸民众对血统、亲缘、民族、国家的认同。 



  作为中华文化主要载体的大陆,就应该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度量衡、教育、宗教、风俗、习惯、道德、历史等方面做文章,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使两岸文化融合。 



  在语言、文字方面,大陆应本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主动跟台湾就“普通话”与“国语”简体与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等议题进行协商,寻求两岸人民共同接受和使用的语言与文字。 



  在文学与艺术方面,两岸可协商共同建立文学、艺术奖励机制,弘扬中华传统文学与艺术,培植新文学、新艺术。 



  在体育方面,两岸四地体育主管机关可借助企业与民间力量,协商设立共同体育奖励项目,应重点设立中华特色的武术、摔跤等奖项。在度量衡方面,两岸可透过已有的“经济合作委员会”商定出统一的称谓与标准。



  在教育方面,两岸应先就小学语文等课本的编订展开交流、协商,尽力编订统一教材或参考教材,特别是要共同编历史、地理教科书与参考书。 



  在宗教方面,两岸除了展开祭拜、妈祖巡游等活动之外,可进一步协商共同成立宗教社团、弘法学院,建立弘法场所,并将香港、澳门地区纳入。 



  在道德修养方面,两岸四地可透过设立奖项、举办活动来共同宣导忠、孝、仁、义思想。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两岸参照ECFA签署文化合作框架协定,但台北由于种种原因而消极对待,两岸文化合作框架协定没有交集;不过,这不意味着两岸在这方面没有合作的空间,双方可在单项方面展开合作并签署相关协议。 



   两岸文化交流  澳门可扮一定角色 



  澳台两地都有为数众多的闽南族群,而闽南人都信奉妈祖,妈祖信仰成为澳台文化共同点,妈祖文化则成为联系澳台两地的重要纽带。由于澳门人口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闽南人,因此,澳门和台湾很多居民就有了共同的妈祖信仰或妈祖文化。妈祖文化在澳门和台湾都有历史久、规模大、影响深的特点,澳门闽籍乡亲和台湾大部分民众有共同的闽南方言和民俗,这是增进相互瞭解、扩大信任的有利因素,并成为密切两地关系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澳台因治权自立而呈现“两境(治权境界)关系”。正因为这种特殊、复杂关系,加上澳台间特殊文化关系,澳门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积极与独特作用。 



  澳门众多宗教团体、文化团体、教育团体、体育团体、宗亲团体等可在政府及企业界的支持下,定期或不定期主办有两岸四地相关人士及社会团体参加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澳门政府亦可以借发展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目标,通过频繁举办两岸四地参与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闽南文化、妈祖等宗教活动,为两岸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牵线出钱、出力、出主意。总之,澳台的文化交流融合不仅将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为两岸文化的再融合及创新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澳台民间互动密切 



  澳台之间的民间交流,一直以来都相当密切。 



  在旅游方面,由于澳门给予台湾居民免签入境的政策,加上澳门到大陆时间短、手续便捷、费用便宜等因素,众多台湾旅客来澳门旅游、观光、博彩或经澳门到内地旅游、观光、探亲、经商。台湾是澳门第三大客源地,澳门民众赴台湾旅游、观光、参访、探亲、访友和从事文化、宗教、学术交流活动者,每年都超过十万人次。 



  在就学方面,估计,在台湾就读的本科以上澳门学生超过6000人。另外,还有近1000名澳门学生在台湾就读国中(初中)、高中。为了吸引澳门学生赴台湾读书,台湾“教育部”门每年都在澳门举办“台湾大专教育展”、高等学校招生说明会,并为在台湾就学的澳门学生提供奖学金。 



  就业方面,澳门回归前后,约有2万名澳门居民在台湾就业,从事建筑及其它技术程度不高的行业。澳门经济自2004年开放赌权而出现好转之后,一些在台湾就业的澳门居民回流,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在台湾继续就业。另一方面,随着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少台湾民众来澳门就业。 



  在文化交往方面,澳门众多社团组织、学术机构与台湾的学术机构、民间组织建立了密切交流、合作关系。



   深化两岸三地旅游观光交流 



  旅游休闲是澳门支柱产业,澳门每年有2700多万入境游客,其中超过70%来自中国大陆。近年来,台湾透过开放陆客观光来提升经济,澳台在观光旅游产业上呈现合作机遇。为此,陆澳台,尤其是澳台,应开展旅游观光交流与合作。在具体做法上:



  1、可考虑推动港澳台旅游证件一体化。区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旅游证件问题,如果旅游证件的申请和使用方便,就可以吸引多一些旅客。港澳台联合推动大陆把现行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扩展到台湾居民,成为“港澳台居民通行证”。如果做到一卡在手,就可在两岸四地旅游,对于两岸四地的旅游业都有促进作用。 



  2、澳门可与台湾合作,将“五日游”、“七日游”等扩展到两岸四地。发展旅游贸易。人的流动及跨交流运输很重要,澳台的双边航空安排目前比较封闭,澳台航线应增加航空公司、开放跨境航线,吸引更多的客源。澳门可以和很多地区签定稳定的旅游贸易框架协议,给投资者一个好的投资环境。澳门还可以透过区域合作吸引游客,澳门可以和大陆、香港、台湾合作,将“五日游”、“七日游”等一程多点旅游方式扩展到四地,为此,澳门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应联合业者,主导和推动两岸四地展开协商、谈判,争取四地“联动游”。 



  3、澳台可开通海运旅游合作。旅游应该是澳台关系未来发展的主轴,要加强澳台关系未来势必做更大的突破。在运输方面,澳门到台湾现在只有三家航空公司还不足够,民众订机票很麻烦,机票也贵。除了空运外,也可考虑海运。 



  4、澳台大陆开通一条线旅游。澳门旅游可以和台湾大陆做策略联盟,变成一条旅游线,可能更实际点,有利互惠互利。澳门旅游可以和台湾大陆的结合,澳门可以和大陆的湄洲合作搞一个妈祖绕境活动,或许能像台湾一样变成旅游的一个产品。另外,天主教在澳门是一个特色,可以扮演一个角色,发展旅游业。 



  5、近年来,通过投资移民、技术移民、依亲等方式从内地迁到澳门的新移民多达数万,他们持有内地护照与本澳非永久居民身份证。按台湾入出境规定,这类人不能像澳门永久居民一样赴台观光、旅游、经商、探亲、访友、从事学术与文化交流等活动可以享受落地签待遇。同时,在澳门还有庞大的大陆务工者,他们赴台观光旅游之手续等同于大陆居民。澳台可以协商简化他们赴台旅游的手续。

连立坚



   连立坚:两岸透过文化观光交流可以扩大彼此“同”的部分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今天的盛会。澳门现在一年的观光客超过3200万人次,但台湾现阶段还不达900万人次。台湾过去只有制造业、传统产业与重工业的思考,并没有观光思考,所以台湾的法令很保守!这些保守的法令包含了医美、游艇等。台湾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中央”地方不同调:地方想做的,“中央”不一定支持;“中央”想做的,地方不一定配合。 



  我们高兴的看到,现在的政府不仅有观光的思考,两岸四地的文化观光交流不再是未来式,而是频繁的现在进行式。尤其大陆现在非常重视与南台湾的交流。 



  大陆重视与南台湾的交流方向非常正确,包括怎么样协助南台湾的产业,艺术本身也是观光产业。像中评社设立南台湾文化艺术网,是真正有助于推动两岸文化观光交流的好的方式。 



  我相信中评社到南台湾这么久,一定都很清楚高雄人其实是很友善的。我自己也有亲身的感受,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感觉到大陆是最没有障碍的,是比较自然的,这跟语言文化相通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两岸如果能够不断透过这样的交流,真的可以深化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透过文化观光交流,扩大彼此“同”的部分,这也是大家的共识。

蔡淑雅



   蔡淑雅:文化是两岸关系的根 



  我觉得台湾的文化真的非常独特。台湾因为历史的原因,除了汉文化,还有日本、荷兰等文化,大陆各省的文化也集结在台湾,这是华人世界独特的。虽然台湾社会常为了这个产生很多纷扰。但是,这些来自台湾内部的纷扰,其实也是台湾最大的优势。再来就是民主、自由、开放,滋养了艺术界、创作者自由的灵魂与文创底蕴。台湾虽然吵闹,但也是因为有自由才吵! 



  台湾的文化非常独特,优势明显,但台湾的市场真的很小。所以今天很高兴看到,在高雄的卫武营文化园区还没有盖好的时候,中评社为南台湾艺术家设立的“南台湾文化艺术网”已经启动。这让我非常的惊讶,也非常的兴奋,因为这个平台的影响力不仅可以到大陆,也可以扩及全球华人,是我们南台湾文化艺术工作者非常好的整合平台。 



  我觉得,面对韩国文创产业的成功及其冲击,两岸更应加强文化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两岸的文化主管部门应为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协助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无论对两岸关系还是对两岸观光的发展,都有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大陆有那么多的硬的实力,台湾有很多软的实力,两岸应该互补;文化交流是最好的、可以不去谈政治的交流方式,文化才是两岸关系的根。台湾人真的要有信心,让更多的大陆朋友进来,看台湾的美,看台湾的文化,看台湾的秩序。谢谢。

王树嘉



   王树嘉:文化观光的力量  占举足轻重地位 



  近年来,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积极推动“旅游台湾、感动一百”行动计划,以及“催生与推广百大感动旅游路线”、“体验台湾原味的感动”和“贴心加值服务”,以及形塑台湾观光动感元素,争取国际观光客来台观光,并以“旅行台湾就是现在”为行销主轴,诉求全球旅客体验台湾的美食、美景与美德。是以,台湾“文化观光”的力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台湾拥有最多中华及亚洲文化典藏的故宫博物院,有运用在地材料创作的手工艺研究中心,有收集宗教文化为主的佛陀纪念馆,更有散布于台湾各地、规模不大但别具特色的各种主题博物馆与观光工厂。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妈祖遶境、元宵灯会、原住民丰年祭、音乐会及演唱会等不胜枚举的节庆活动。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传承丰富的文化资产,让台湾的美演绎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两岸观光旅游经多年的努力渐趋成熟稳定,如何深化,除开放人个来台深度旅游外,有几个需要两岸共同努力的方向,包括:加强两岸学生互访,增加瞭解与互信,让文化扎根;增加民间团体交流,建立沟通管道,恢复民族情感;鼓励文化交流,深入文化底层,共构文化观光契机;改善软、硬设施,形塑友善文化观光环境。 



  两岸文化有相似性,也有极大的歧异性。在传统部分,两岸共同点较多,但若就现代部分来看,两岸的文化内涵实已产生极大的分歧。在时隔60多年后,两岸关系步上和平发展道路的今天,促进两岸文化观光交流,特别是心灵情感精神层面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彼此的瞭解,相互学习,同质化生活与核心价值。

李建平



   李建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我初来咋到,主要来学习。今天能够开这么一个圆桌座谈会,缘由是福建省永定县带来了一台非常精美的、民族特色浓厚的大型原生态客家歌舞集《土楼神韵》到高雄演出;紧接着有南台湾文化艺术网的揭幕。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大家坐在一起,来谈论如何深化两岸文化观光交流。台湾的观光产业,大陆叫旅游产业,两者其实是一样的。 



  刚才听了这么多专家朋友的高见,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旅游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家也知道,旅游业这一块跟很多方面都有关系,但是跟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旅游和文化结合,就像身体与灵魂融为一体。如果两者分开,就有点像魂不附体。这是一个比喻。 



  第二,两岸文化各有特色:中国大陆非常广阔,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和博大精深;台湾的文化则精致而深邃。刚才各位都提到,像蔡女士总结得很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和精神传承,保留到今天,具体的载体是什么?大陆有很多文化大省和文物大省,具体就不说了。台湾方面,比如台北有红毛城,高雄有打狗领事馆;台北有中山纪念堂,台南有郑成功纪念馆;从南到北有很多的宗教文化;台湾有别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和原住民文化;此外还有战地文化、眷村文化、客家文化,等等。总之,两岸文化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我的第二点体会。 



  第三,两岸文化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常说大陆和台湾有五缘(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的关系。这种五缘的关系,实际上在历史的交往、融和与碰撞当中,擦出了很多的历史火花,而且这个火花还在迸发。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大家瞭解,在台湾古往今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很多方面的历史名人,都曾经在大陆生活过,来到台湾,这方面有很多的遗迹,这也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值得好好深化挖掘。 



  第四,谈到应该如何深化两岸文化观光交流,我个人觉得,应该多交往,多交流,多瞭解,多理解。今天四个主办单位共同举办这样一个论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中评社设立南台湾文化艺术网,为南台湾文化艺术家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我们海旅会高雄办事分处,工作实际上也是要架起大陆与台湾特别是南台湾各界之间的桥梁。我们的高雄分处是一个窗口,大家有什么需要,我们很愿意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在座各位今后支持帮助海旅会高雄办事分处的工作。 



  以上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吴济华:结语 



  刚才很多宝贵意见都非常精彩,非常多元。对今天这个论坛,我不敢说是总总,但可以谈几点感受: 



  第一,今天我们大家都见证“南台湾艺术网”的揭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大陆与南台湾的文化交流会持续扩大,并对南台湾、对两岸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刚才几位都提到,无论是两岸文化的同源或相似性,还是讲到文化的美,文化都是我们共同的、应该要去推广的,透过文化的交流,是最没争议的。就是说,虽然我们今天有不同党派和立场的人士,今天在这里都有共识,认为文化的交流是我们最大的共识,大家应该一起努力,抛开所谓政治上的争议,进行更多的交流,让民间交流扩大,包括产业的交流。今天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三,刚才大家就如何推动两岸文化观光交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刚才大家都提到,文化产业是一个很有未来性、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将来透过产业之间的结合,两岸之间产业的互动,可以更深化文化产业的活动。在文化产业中,我们南台湾有非常多元的文化,包括美食文化、战地文化、眷村文化等,都有待更好的包装和发展。 



  第五,刚刚有几位同仁提到,应该多交流、多互动,多互相理解,这是未来交流的一个基础。 



  最后,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再多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都要靠落实和行动。我们都知道,今天主持人林总召是非常有执行力的,他是说到做到的,我相信他会带着大家行动,所以我今天很高兴参与见证这样的活动。我也认为,今天的圆桌会议非常成功,希望以后持续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谢谢。


   上一篇:188个重点项目成为永定发展强“引擎”
   下一篇: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 永定签约项目30.9亿元

版权所有@copyright: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闽ICP备10207656号-2
地址:中国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河滨路1号 电话:0597-5939631 传真:0597-5939631
技术支持:永定网 电话:0597-555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