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廉政文苑】客家文化的廉洁思想研究:客家文化廉洁思想的形成
发布日期:2014-08-15 09:44:15  来源:龙岩市纪委监察局  作者:  阅读:  

 

  闽西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基于迁徙不定的生存环境而形成的艰苦创业的品格成为客家人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品格最终发展为客家文化中的廉洁思想。

  一、客家文化廉洁思想的形成

  1、客家民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和迁徙历程中必然产生廉洁思想。

  客家是一支历尽艰辛、饱含忧患的民系,他们的祖先自晋代开始,由中原启程,背井离乡,筚路蓝缕,渐次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地迁徙。客家人这种痛苦的悲壮历程,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其它任何一个民族和民系都难以匹比。漫漫的迁徙历程,迫使客家民系不贪不占,不损坏集体的利益,因为一个人多占用了生活资料,势必使宗族的其他成员忍饥挨饿;艰苦的生存环境,使得客家人必须节俭创业,而不能过度地耗费宝贵的生产资料。

  有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客家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品性:昔日,有一人“过番”到南洋,他家中赤贫,身无分文,上船时,只带了一只咸鸭蛋。过七洲洋(南海)时,行船七天七夜,他靠这只咸鸭蛋下饭。过了七天,咸鸭蛋还剩下一半。可惜抵达目的地时,咸鸭蛋不慎掉到海里,令他惋惜不已……

  2、儒家文化的客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其廉洁思想的根源。

  唐宋时期,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客家先民,秉承了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优秀传统,特别是随着朱熹“闽学”在福建的诞生、传播,明代王守仁提督赣南(辖区包括汀州)、行军汀州,儒家思想完全成为汀州客家的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重视道德自学和人格完美,也成为客家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客家人注重忠、孝、节、义、仁、信、礼、智,这些正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客家文化中廉洁思想的朴素表现。特别是在以后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000余年的时间跨度上,客家文化得到了厚积薄发,懂礼节、讲诚信、憎贪婪、重廉礼这些廉洁思想的传统得到发展,也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客家人。

  3、客家人的生活习性深刻影响了廉洁思想的形成。

  在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古代和近代,客家人遵循“民以食为天”的规则,将“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追求中的“食”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就连这种最基本的人生追求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可怜的。由于客家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耕种土地实在太少,再加上交通闭塞和人口增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常常面临崩溃的边缘,因此,客家人的“食”往往只是“食求果腹”而已。他们的饮食原则是“以粮为纲,粗、野杂陈”,主食以大米、番薯为主,常常以瓜果、野菜、野生薯葛作副食。虽然家禽家畜也是“自产”的,但普通人家却未能“自销”,除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必需宰鸡鸭之外,其余的家畜家禽则要用来卖钱以换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客家人热情好客,有客人登门总是好酒好菜招待,穷苦人家甚至连下蛋的母鸡也拿来杀掉待客,但普通人家在日常餐桌却难见酒肉。“天晴防落雨”、“平常莫浪费,年节莫苦凄”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口头禅。可见,在饮食追求上,客家人也表现出朴质无华和务实避虚的气质。

  相对于“食”而言,“衣”的追求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摆在更为次要的位置,认为艳丽的服饰“好看不好吃”,以保暖蔽体为原则。解放前,传统客家服饰藏朴纳拙,不尚奢华,男装款式以唐装为主,女装款式以大襟衫、交头裤为主,不着裙装;选料则男女皆以灰、黑、蓝、绿等深色调的粗棉布为主,少有花色,也很少装饰。即使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客家人传统服饰仍少有改观,一直坚持“衣不在新,干净就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的艰苦创业的观念,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有的家庭甚至将耐穿的衣服如棉袄等父传子、兄传弟,成了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上一篇: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单位被列入第三批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
   下一篇:土楼里的门楣,别只看对联,长点知识

版权所有@copyright: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闽ICP备10207656号-2
地址:中国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河滨路1号 电话:0597-5939631 传真:0597-5939631
技术支持:永定网 电话:0597-5559836